香港保险没了解这8点,千万别买
最近这几年,“买香港保险”这个话题一直热度不减。很多人会觉得,香港保险收益高,保险全,是一直高性价比的选择,但也有人质疑:香港保险真的靠谱吗?会不会有隐藏的风险?跨境购买是不是很麻烦?香港保险有八个大坑,不了解的我怕你的钱会被套牢。你也只知道复利7%,却不知道他的保底只有不到1%。香港储蓄险的第七个大坑非常致命的,一旦踩中轻则亏几百万,重者保单失效。今天就和您一次性说清楚买香港保险需要明白哪些?
第一,保底收益低。香港储蓄险保本是不假,但它是保底加高分红的模式,保证收益也只有0.2%到0.6%左右,我看了代表性的热门储蓄险,保证复利高的0.62%,低的才0.21%,其他不超过0.5%。而且保证回本的时间也长,如果在保证回本时间内退保就会亏钱,所以如果你想买香港储蓄险,至少建议持有十年以上。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储蓄险的预期收益都有7%,能够达到的话也至少需要七八十年的时间,并且长期持有加分红实现率百分之百才行。就说持有七八十年还不提取,本身就不太现实,除非这张保单是为了代代相传当传家宝用的,所以别再相信7%收益的谎言了。买一份香港保险,你首先要明确用来干嘛,计划什么时间用这个钱,到那个时候的收益你是否能满意。比如说现在40岁,想买相关储蓄险用来养老,那么你就要看六七十岁的时候收益率在3%左右,你能不能接受。因为分红是不确定的。如果再打个折,比如说打个七折、八折,收益率在1.5%到2%左右,你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再买。
第三,看提取情况下的收益率。大部分人买香港储蓄险还是为了将来花钱的,只有极少部分是为了百年传承。如果是将来要用的钱,那最好不要光看保持演示的增值收益,而是要看提取情况下的收益怎么样。有的产品不提取,光看增值收益率是不错的,但一旦提取退保成本比较高,收益率就会降下来的。比如说光看增值,A产品比B产品的收益率要高,但如果从第五年开始领钱,A产品的收益又比B产品低了。所以咱们做资产规划的,一定要尽量的想清楚这笔钱大概什么时间,会用来做什么,大概取多少。然后找一个靠谱的顾问,让顾问帮你测算一下,在你所需要的提点情况下,到底是哪个产品更适合。
第四,分红有不确定性。前面说了储蓄险属于高分红,加保底分红占比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超过90%的预期收益都是靠它。可是全天下的分红都是有波动的,实际分红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所以香港储蓄的逻辑需要你是一个稳健但不过于保守的投资者。稳健是因为它是有保本的,而分红不确定,虽然过去20年、多年基本上都能达到6%以上的收益,但我们都知道过去不代表未来。所以你如果是保守型投资者,那么你其实适合保本保收益的产品,而不适合香港这种只保本收益无法显现合同的产品。
第五,分红实现率的三个误导。因为分红不确定,所以我们一定会参考保持过往的分红实现率来做决策。但是看分红实现率千万要避开这三个误导性的概念。第一个,有选择性的给你展示只看数据好的产品而不说差的,或者只看平均的实现率而不给你看实现率低的产品。就算实现率平均都在90%甚至百分之百,但如果产品之间差距过大,比如说好几款低于50%,那就说明分红稳定性差,这种就要小心再小心。第二个分红实现率的过往数据好不代表未来一定高,但如果产品和年份覆盖比较大,历史数据还是很有参考性的,所以历史数据要多巴拉巴拉。第三个别总看总现金价值比例,总现价比例,还带上了保证现价的部分,分红实现率应该是预期分红除以实际分红,而总现金价值比例则是在分子和分母上同时加了一个保证相加的数字,扭曲了原本的公式,会导致得到的数据偏差。也就是说总现金价值比例大于实际的分布实际率如果去看它就会看走眼。
第六,切忌只选产品不选保释。香港储蓄险相当于保本基金,分红使用率高不高跟保湿的股东背景、整体实力息息相关,尤其是投资者能力加投资者决策加抗风险能力。香港储蓄险的出品公司,不少都是国际金融巨头,宝成、永明、鸿利、友邦都是百年的历史。安盛超过200年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的投资机会,跨国家跨币种分散投资,所以预期收益才能高。而且香港储蓄险还有超预期收益的缓和调整机制,收益好的年份暂存一部分资金,等收益不够那么好的年份才释放出来,所以过去二十多年才有那么好的数据。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保险股东背景没那么强,投资能力没那么好,或者投资决策很接近。权益类的资产占比远远超过固收类的收益,稳定性没有那么强。这种低风险偏好者也要谨慎。
第七,不同公司和产品大不相同,从保证收益到分红的预期收益,选错了亏几百万上千万跟玩似的,包括分红水平、投资实力跟决策提供的灵活性,保单功能的多样化等等,区别很大的,不知道怎么选,像友邦、保诚、安盛、红利等公司的产品您可以私信我,从产品到公司,从优势到不足,我给你看的明明白白的。
第八,一定不要光看一眼是收益,还有一个影响收益的因素是保费优惠。这不是在计划书里就能看到的,需要顾问根据当时保释的优惠政策帮你计算收益率。不同的保费规模,不同时期保释的优惠政策都是影响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香港保险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内地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需谨慎。要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注意汇率风险、法规差异、健康申报要求以及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实力等因素。同时,建议在购买前咨询专业的保险顾问或经纪人,以确保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